25 / 01 / 25
Hi,
周六好。
本周只上了三天班就回家过年了,一旦不与自己独处了,思考和想说的话便少之又少,所以本周的邮件相对之前会短一些。
本周第一天去了雍和宫,带着一颗虔诚但一无所求的心,回来收到了一段关系结束的通知,愿意认为这是雍和宫塞给我的东西。
我变成了一个不分对错,只看结果的成年人。
我想成为,让所有都可以流经我的河。
偶然看到了有才华的年轻人写的东西,也不是在对比,但总之看完之后的反应就是:想把自己写的东西藏起来。(但光速安慰好自己,这只是信件而已,没有必要要求自己的私人信件有文采和深度,尽管当下的我也没有这个能力做到如此。)
线下生活我经常掉线,所谓“放空”,很难时刻对身边的人讲的话做出回应,因为物理空间上我在场,但头脑并不在。
我好像一直是那个灵魂离场的人。这或许是为了应对噪声,大脑自动迭代出来的防火墙。
本周在思考“喜恶同因”这几个字,所谓爱者见其善,恨者见其恶,尽管大众会傲慢地认为自己是万物的尺度,比如“懒”是不好的,但爱者眼里或许这叫“松弛”。
狭隘的世界里,看谁都是看自己,强迫他人和自己一样,那是一种未被自己察觉的潜在的优越感作祟。
朋友告诉我,人去挖掘自己没有问题,但人去挖掘别人就有点冒犯了。
GPT告诉我,提问是在掌握主动权。
先听到了这些东西,但具体真相如何,我需要慢慢去感悟。
所以我喜欢时差这俩字,时差可以安慰我许多。
记忆无法被现在的我验证,所以要写下来,给后来的我一个“正确答案”,所以重点是如实记录,而不是更关注当下的感受,当然并不能说情绪不重要,只不过情绪会消解,它对后来的我并不那么重要。
本周都是零碎的感受和思考,很多想法都没有结论,所以就先这么说,也先写到这里了。
祝你新年快乐,
我的朋友